地址:北京市豐臺區馬家堡東路71號立業大廈7007室
電話:13701248658
傳真:010-69754968
聯系人:王經理
網址:http://www.pdpk.cn
品質觀察
回歸本質,回歸現金流,以客戶為中心,成為2024年物業企業共同的訴求。在經過了資本擴張、并購浪潮,造成了并購項目的良莠不齊,好壞摻雜,使得e物業企業不得不清退不良并購,痛過之后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。
物業行業是一個看起來有點平凡的行業,沒有大起大落,沒有大進大出,現金流超穩定;但是搞好不容易,要的是管理層既能站位高遠,又要躬身親為;既有戰略高度,還要有落地執行的制度體系與文化建構;既要硬件過得硬,還要軟件跟得上。從這個角度上講,物業行業要做得好,也實屬不容易。
在3月的最后一天,物業企業共有57家上市公司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。在行業普通低迷的行情中,體格硬朗的物企表現亮眼:保利物業、華潤萬象生活、綠城服務、金茂服務、濱江服務、萬物云、建發物業、越秀服務、永升服務、世茂服務等多家企業實現營收、凈利潤雙增長,世茂服務、鑫苑服務則實現扭虧為盈。
梅花香自苦寒來,寶劍鋒從磨礪出。在經過了市場的一番洗禮之后,物業行業開始以理性面對變局,以獨立第三方立身,以品質服務力內驅,從過去謀求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與可持續發展。
物業管理:從頂層設計,發生著根本的轉變
自2024年2月1日起,在國家發改委發布的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24年本)》中,物業服務行業定位從“鼓勵類-其他服務業”調整至“鼓勵類-商務服務業”。一方面,此舉有利于行業逐漸削減和擺脫地產屬性;另一方面,可以更多地連接進現代商業和消費服務中,為物業企業打開資產管理與提升品質服務力的新空間。
發改委的調整,預計將物業管理行業在未來會繼續享受稅收優惠,是其他管理部門鼓勵物業管理社會化、公共化的重要依據,這將加速與房地產業脫鉤,有利于物業企業的獨立發展。
從另一個角度看,發改委的重新定位也印證了物業服務行業,在大消費中的基礎位置,即物業服務公司的成長不依賴于開發活動的景氣而存在,即使開發活動明顯降溫,物業服務公司的基本盤也異常穩固。這是物業行業的發展重心,正在從地產鏈回歸消費鏈的標志性事件。
物業管理行業,本身已經積累了人力資源、設備設施管理、場景服務、餐飲服務、文化活動等等綜合能力,借助于“商務服務業”的重新定位,物企在展開外拓時,較一般的公共事業公司,簽訂新合同更加便利,在增值服務開展方面更具潛力,在成本側優化空間也更大,因此較之一般公用事業公司更具成長性。
物管+資管:新的生態,新的成長
在57家物企公布的年報中, 80%的企業物業管理仍是總營收的基本盤,物業管理營收狀況普通呈小幅上漲趨勢,其中有5家物企業漲幅超過30%,建發物業(36.85%)、東原仁知服務(33.0%)、新希望服務(32.51%)、金茂服務(30.50%)、華潤萬象生活服務(30.02%),而這5家企業都是在商辦、產業園、學校、醫院等非住宅領域大幅度布局的先行者。
從非住宅市場來看,在物業費高、收繳率高、細分業態多、酬金制下成本由業主承擔的市場情況下,未來物企在商業、商務辦公、學校、醫院、城服、FM、產業園等業態將成為住宅管理之外的第二主戰場。
商務辦公物業,對于物企在整體資產管理運營上,提出更為嚴苛的要求,是一個進入門檻高、有綜合管理能力、有較為充足的在手現金,才能保障資產運營的順暢。
社區增值服務:升維能力的“試金石”
如果管理過五星級酒店,再去管理一個住宅社區,那相當于輕松的降維打擊;但僅僅管理過普通社區,卻要拿下五星級酒店的管理業務,那就和小學畢業去做大學的課題一樣。
社區增值服務,是一個衡量物企管理“升維”的指標,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家物企向資產管理邁進的基本素質。
在2023年報中,社區增值服務收入排列順序為:碧桂園服務37.53億元、綠城服務35.69億元、保利物業、雅生活服務、恒大物業,營收分別為28.16億元、23.35億元、21.68億元。
據年報數據,按照毛利率的水準排列順序為:彩生活達72.5%、金科服務58.2%、佳兆業美好56.7%、鑫苑服務55.2%。
社區增值服務的成長,既與企業的相關基因有關,也與企業管理面積體量相關,一旦步入成熟期,憑借最后一百米的“線下”場景優勢,具有良好的成長價值。
2024年,金科服務將全面向街區式物業升級,繼續實施“美好家園計劃”,對463個社區擬定1971項整改舉措,預計投入6849萬元,讓更多的社區常住常新。同時,金科服務還將依托“生態+科技”戰略,圍繞金科業主全面升級客戶權益體系,連通家庭、社區、城市、消費多維度的場景,讓業主享受到更多獨有權益。
滿意度:比拼品質服務力的生命線
從京東、拼多多每訂一單,都有滿意度評價,商家的每一個產品,對于滿意度評價視為羽毛。電商的滿意度評價,是即時評價,而物業管理是滯后評價,或者基本上沒有評價,從全行業的數據來看,只有1-5%的客戶會留下評價體驗,也就是說物業管理的服務質量,與客戶滿意度是弱關聯,而不是電商平臺的強關聯。
管理宗師德魯克在《管理的實踐》中提出,企業的最終目的是“創造顧客”,德魯克認為,企業認為自己產品是什么并不重要,而顧客認為他購買的是什么,他心目中的"價值"何在,卻有決定性的影響,將決定這家企業是什么樣的企業,產品是什么,以及企業會不會成功興旺。也就是說,顧客是企業的基石,是企業存貨的命脈。
在綠城服務年報中披露,滿意度成為“一號工程,公示董事長郵箱,公示管理者電話,并且有常規95059客服熱線,全面啟用企業微信,在社區集聚7.2萬名里長,成為監督服務質量的即時反饋點。公司從多個平臺調查迭代為一體化客戶評價系統,客戶聲音收集增質增效,賽惟滿意度、物業收繳率持續提升。一系列的舉措帶來了積極的反饋,報事響應時間與投訴處理時長雙下降,工單及時率97.2%、千戶投訴率1.2%。
而在保利物業年報顯示,首創I-TRUST客戶體驗感知評價體系。建立了“評價指標、行為指標、自檢指標”三大指標,分別從客戶的體驗感受、行為軌跡、員工的標準執行三個方面,采用問卷、及時評價、系統專區、檢查打分等方式,通過自動或者半自動的數據收集組成了度量服務質量的一套標尺。從2023年7月起,I-TRUST客戶體驗評價體系,在保利全國24個區域公司,28個項目試點運行,試行期間收集評價記錄數達799條,反饋的問題均自動通過小程序后臺100%下單處理、100%跟進并回訪反饋,回訪滿意率90%以上。
采用高密度的客戶體驗調查,是管理層對于品質服務力的心中有數的表現,也是通過客戶反饋,迭代提升的管理預期。管理客戶,才是最優的目標管理,再借用德魯克的一句話:許多公司都是在意外情況下跨入新事業,但是決定將主要的能量和資源從舊產品轉移到新產品,要清晰地解析客戶的真實需求,為此必須投注大量心力,并需要特殊工具。所謂特殊工具,就是能夠直接觸達客戶,而獲得即時、真實反饋的通道。